- 淘宝网店装修
- 网店推广
- 网店收藏分享
- 淘宝店铺策划
- 淘宝微博推广
- 打造款
- 详情页设计
- 淘宝论坛推广
- 淘宝QQ群推广
- 淘宝软文写作
- 详情页文案
- 店铺模板设计
- 店铺首页设计
- 店铺海报设计
- 店铺banner设计
正版书/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3版)/张毅
欢迎光临!
请务必仔细阅读以下内容,以确定你购买的书籍有货和是您需要的商品
1.本店只售正版商品,并已加入消保和七天无理由退货,请放心购买,无须反覆咨询我们客服,谢谢!!
2.本店采用自有物流系统,到各地省会地区速度堪比顺丰(节假日会有所延迟)。
3.订单转给仓库配货后,为避免混乱,我们会立即操作发货,如果预计送达时间比较长,我们会通知您,如不能接受,请立即申请退款,谢谢!!订单发货后 ,可以在线客服帮助追踪货物状态.
4.因资金压力,小店部分书籍为代购,出货单仅作发货凭证,一切价格请以订购为准,帮朋友买的,或者需要报销的请慎重
5.价格已至冰点,请勿反复再议价,以免耽误双方不必要的时间
6.本店商品不开具的,需要报销的朋友请其他地方看看
基本信息
书名: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3版)
定价:36.(咨询特价)
作者:张毅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咨询特价)
ISBN(咨询特价)
字数:
页码:290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jd(咨询特价)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3版)》是有关过程参数检测和自动化仪表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教材。
n全书分为五篇共20章。第一篇中第1、2章介绍检测和仪表的基本知识及误差分析方法,第3章介绍检测技术基本方法;第二篇中第4章~第9章分别介绍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机械量、成分分析等参数的检测方法;第三篇中第10章介绍自动化仪表特性及发展,第11章~第14章分别介绍仪表系统中的变送、显示、调节和执行等单;第四篇中第15章、第16章分析和讨论由仪表构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第五篇中第17章~第20章介绍现代检测与仪表技术。
n《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第3版)》作为高校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亦可满足相关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
目录
第一篇基础知识引论
n1绪论
n1.1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n1.1.1典型检测仪表控制系统
n1.1.2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n1.2基本概念
n1.2.1测量范围、上下限及量程
n1.2.2零点迁移和量程迁移
n1.2.3灵敏度和分辨率
n1.2.4误差
n1.2.5精确度
n1.2.6滞环、死区和回差
n1.2.7重复性和再现性
n1.2.8可靠性
n1.3检测仪表技术发展趋势
n思考题与习题
n2误差分析基础及测量不确定度
n2.1检测精度
n2.2误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n2.2.1真值、测量值与误差的关系
n2.2.2几种误差的定义
n2.2.3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n2.3误差原因分析
n2.4误差分类
n2.5误差的统计处理
n2.5.1随机误差概率及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
n2.5.2正态分布函数及其特征点
n2.5.3置信区间与置信概率
n2.6误差传递法则
n2.6.1误差传递法则
n2.6.2不等精度测量的加权及其误差
n2.7误差估计
n2.7.1平均值的误差表示方法
n2.7.2平均值与标准偏差的无偏估计
n2.7.3测量次数少的误差估计
n2.8粗大误差检验
n2.9测量不确定度
n2.9.1测量不确定度的由来
n2.9.2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n2.9.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n2.10最小二乘法及其应用
n2.10.1最小二乘法原理
n2.10.2最小二乘法在多间接检测中的应用
n2.10.3最小二乘法在曲线拟合中的应用
n思考题与习题
n3检测技术及方法分析
n3.1检测方法及其基本概念
n3.1.1开环型检测与闭环型检测
n3.1.2直接检测与间接检测
n3.1.3绝对检测与比较检测
n3.1.4偏差法与零位法
n3.1.5强度变量检测与容量变量检测
n3.1.6微差法
n3.1.7替换法
n3.1.8能量变换与能量控制型检测件
n3.1.9主动探索与信息反馈型检测
n3.2检测系统模型与结构分析
n3.2.1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
n3.2.2信号转换模型与信号选择性
n3.2.3检测系统的结构分析
n3.3提高检测精度的方法
n3.3.1时域信号选择方法
n3.3.2频域信号选择方法
n3.4多化检测技术
n3.4.1多检测与检测方程式
n3.4.2多复合检测
n3.4.3多识别检测
n3.4.4构造化检测
n3.4.5多点时空检测
n思考题与习题
n第二篇过程参数检测技术
n4温度检测
n4.1测温方法及温标
n4.1.1测温原理及方法
n4.1.2温标
n4.2接触式测温
n4.2.1热电偶测温
n4.2.2热电阻测温
n4.2.3集成温度传感器
n4.3非接触式测温
n4.3.1辐射测温原理
n4.3.2辐射测温仪表的基本组成及常用方法
n4.3.3辐射测温仪表
n4.3.4辐射测温仪表的表观温度
n4.4光纤温度传感器
n4.4.1液晶光纤温度传感器
n4.4.2荧光光纤温度传感器
n4.4.3半导体光纤温度传感器
n4.4.4光纤辐射温度计
n4.5测温实例
n4.5.1管道内流体温度的测量
n4.5.2烟道中烟气温度的测量
n4.5.3非接触法测量物体表面温度
n思考题与习题
n5压力检测
n5.1压力单位及压力检测方法
n5.1.1压力的单位
n5.1.2压力的几种表示方法
n5.1.3压力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分类
n5.2常用压力检测仪表
n5.2.1性压力计
n5.2.2力平衡式压力计
n5.2.3压力传感器
n5.3测压仪表的使用及压力检测系统
n5.3.1测压仪表的使用
n5.3.2压力检测系统
n思考题与习题
n6流量检测
n6.1流量检测基本概念
n6.1.1流量的概念和单位
n6.1.2流量测量涉及的流体力学基本概念
n6.1.3流量检测方法及流量计分类
n6.2体积流量检测方法
n6.2.1容积式流量计
n6.2.2差压式流量计
n6.2.3速度式流量计
n6.3质量流量检测方法
n6.3.1间接式质量流量测量方法
n6.3.2直接式质量流量计
n6.4流量标准装置
n6.4.1液体流量标准装置
n6.4.2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n思考题与习题
n7物位检测
n7.1物位的定义及物位检测仪表的分类
n7.1.1物位的定义
n7.1.2物位检测仪表的分类
n7.2常用物位检测仪表
n7.2.1静压式液位检测仪表
n7.2.2浮力式物位检测仪表
n7.2.3其他物位测量仪表
n7.3影响物位测量的因素
n7.3.1液位测量的特点
n7.3.2料位测量的特点
n7.3.3界位测量的特点
n思考题与习题
n8机械量检测
n8.1模拟式位移检测
n8.1.1电容式位移检测方法
n8.1.2电感式位移检测方法
n8.1.3差动变痒位移检测方法
n8.1.4光纤位移检测方法
n8.2光学数字式位移检测
n8.2.1光栅标尺
n8.2.2莫尔条纹标尺
n8.2.3激光扫描测长与图像检测
n8.3转速检测
n8.3.1离心力检测法
n8.3.2光电码盘转速检测法
n8.3.3空间滤波器式检测法
n8.4力的检测方法
n8.4.1金属应变件
n8.4.2半导体应变件
n8.4.3压电效应
n8.4.4压敏导电橡胶
n8.5加速度与振动检测
n8.5.1加速度检测原理
n8.5.2动电型振动检测方法
n8.5.3微机械加速度传感件
n思考题与习题
n9成分分析仪表
n9.1成分分析方法及分析系统的构成
n9.1.1成分分析方法及分类
n9.1.2自动分析系统的构成
n9.2几种工业用成分分析仪表
n9.2.1热导式气体分析器
n9.2.2红外线气体分析器
n9.2.3氧化锆氧分析器
n9.2.4气相色谱仪
n9.2.5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n9.2.6工业酸度计
n9.3湿度的检测
n9.3.1湿度的表示方法及湿度检测的特点
n9.3.2干湿球湿度计
n9.3.3电解质系湿敏传感器
n9.3.4陶瓷湿敏传感器
n9.3.5高分子聚合物湿敏传感器
n思考题与习题
n第三篇仪表系统分析
n10仪表系统及其理论分析
n10.1仪表发展概况
n10.2常用仪表分类及特性
n10.2.1常用仪表分类
n10.2.2电动单组合仪表及DDZ并蛐秃虳DZ并笮鸵潜肀冉
n10.3仪表输入输出静态特性分析
n10.3.1输入输出特性分析
n10.3.2仪表特性线性化处理分析
n10.4仪表系统建模
n10.4.1时域模型
n10.4.2频域模型
n10.4.3离散模型
n10.5仪表系统时域分析
n10.5.1时域分析指标
n10.5.2阶跃扰动动态特性分析
n10.5.3等速扰动动态特性分析
n10.6仪表系统频域分析
n10.6.1正弦扰动动态特性分析
n10.6.2频率响应Bode图分析
n10.6.3频带分析
n10.7混合仪表系统浅析
n10.7.1混合仪表系统建模
n10.7.2时域分析
n10.7.3频域分析
n思考题与习题
n11变送单
n11.1常用变送器工作原理
n11.1.1常用变送器结构分析
n11.1.2力矩平衡式原理
n11.1.3桥式电路原理
n11.1.4差动方式原理
n11.2DDZ并笮筒钛贡渌推
n11.3DDZ并笮臀露缺渌推
n11.3.1直流毫伏输入电路
n11.3.2热电偶输入电路
n11.3.3热电阻输入电路
n11.4新型变送器
n11.4.1微电子式变送器
n11.4.2数字式变送器
n思考题与习题
n12显示单
n12.1显示仪表工作原理
n12.1.1显示仪表结构分析
n12.1.2电位差计式自动平衡原理
n12.1.3电桥式自动平衡原理
n12.1.4差动变痒式自动平衡原理
n12.2传统显示及记录仪表
n12.2.1电位差计式自动平衡显示仪表
n12.2.2电桥式自动平衡显示仪表
n12.3数字式显示及记录仪表
n12.3.1数字模拟混合记录仪
n12.3.2全数字式记录仪
n思考题与习题
n13调节控制单
n13.1常规控制规律
n13.1.1典型控制系统
n13.1.2基本控制规律
n13.1.3常规控制规律
n13.1.4实用PID控制规律的构成
n13.2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n13.2.1DDZ并笮偷鹘谄鱌ID控制规律的实现
n13.2.2数字式调节器控制规律的实现
n13.3常规调节器基本电路分析
n13.3.1DDZ并笮偷鹘谄骰本电路分析
n13.3.2数字式调节器基本电路分析
n13.4可编程序调节器
n13.4.1可编程序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n13.4.2程序控制规律的构成和实现
n13.5先进调节器
n13.5.1增强型调节器
n13.5.2改进型PID控制算法
n思考题与习题
n14执行单
n14.1执行器工作原理
n14.1.1执行器分类与比较
n14.1.2执行器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n14.2气动执行器
n14.2.1气动执行器基本构成
n14.2.2阀门定位器
n14.3电动执行器
n14.4调节阀
n14.4.1调节阀工作原理
n14.4.2调节阀结构及分类
n14.4.3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n14.4.4调节阀的流量系数
n思考题与习题
n第四篇系统控制技术
n15计算机仪表控制系统
n15.1仪表控制系统
n15.1.1闭环回路控制系统
n15.1.2闭环回路连续特性分析
n15.1.3闭环回路数字化离散分析
n15.1.4闭环回路控制系统网络化分析
n15.2计算机控制系统
n15.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和评价
n15.2.2集中控制系统
n15.2.3集散控制系统
n15.2.4分布式控制系统
n15.3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n15.3.1控制系统的控制网络化
n15.3.2控制系统的系统扁平化
n思考题与习题
n16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n16.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发展
n16.1.1现场总线的产生
n16.1.2现场总线系统的发展过程
n16.1.3底层总线系统
n16.1.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特征
n16.2主要现场总线系统
n16.2.1CAN总线系统
n16.2.2LonWorks总线系统
n16.2.3ProfiBus总线系统
n16.2.4FF总线系统
n16.3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n16.3.1现场总线单设备
n16.3.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构
n16.3.3现场总线系统集成与扩展
n16.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n16.4.1控制系统的组织重构化
n16.4.2控制系统的工作协调化
n思考题与习题
n第五篇现代检测与仪表技术
n17虚拟仪器
n17.1虚拟仪器概念及发展
n17.2虚拟仪器结构和硬件模块
n17.3虚拟仪器的软件技术
n思考题与习题
n18软测量方法及技术
n18.1软测量概述
n18.2基于统计方法的软测量方法
n18.3基于状态估计的软测量方法
n18.4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软测量方法
n18.5软测量方法应用实例
n思考题与习题
n19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n19.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念
n19.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框架
n19.2.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传感器工作方式
n19.2.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结构
n19.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n19.3.1基于Kalman滤波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n19.3.2基于贝叶斯决策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n19.3.3基于DS证据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n19.4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应用实例
n思考题与习题
n20传感器网络
n20.1传感器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n20.1.1传感器网络
n20.1.2传感器网络的构成
n20.1.3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n20.2传感器网络功能与特点
n20.2.1传感器网络主要功能
n20.2.2传感器网络主要特点
n20.3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n20.3.1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
n20.3.2自组织路由算法
n20.3.3信道接入技术
n20.3.4电源管理技术
n20.3.5微型化技术
n20.3.6检测与数据融合技术
n20.4传感器网络的延展和应用
n20.4.1物联网
n20.4.2车联网
n20.4.3传感器网络应用案例分析
n思考题与习题
n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3.1.2 直接检测与间接检测 与同类基准进行简单的比较,就能得到测量值的检测方法称作直接检测。利用电桥将阻抗值与已知标准阻抗相比较,用电压表测电压,用速度检测仪测速度等都属于直接检测,这些都只要分别与各自的刻度相比较就可以完成。间接检测就是测量与被检测量有一定关系的2个或2个以上物理量,然后再推算出被检测量。如由测量移动距离和所要时间求速度,测量电流和电阻值求电压等。间接检测需要进行2次以上的测量,一般要分析间接误差的传递。3.1.3 绝对检测与比较检测 绝对检测是指由基本物理量测量而决定被测量的方法。例如,用水银压力计测量压力时,从水银柱的高度、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等基本量测量决定压力值。与同种类量值进行比较而决定测量值的方法称为比较检测方法,用簧管压力计测量压力时,要用已知压力校正压力计的刻度,被测压力使指针摆动而指示的压力是通过比较或校正得出的。3.1.4 偏差法与零位法 用簧秤检测重量是最有代表性的偏位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测量结果直观,被检测量与测量值的关系容易理解。偏差法一般都是开环型结构,增益大。信号转换需要的能量要从被检测对象上获得,因此尽管能量是微小的,但应该注意到因此会使被测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动,例如用接触式温度计测量温度,热量会被温度计吸收。另外,结构要素的特性变化以及各环节的噪声都将带来测量误差,而且噪声的灵敏度与信号增益一样大。排除这些噪声的方法是采取反馈型闭环检测结构。零位法就是反馈型闭环检测方法,采取与同种类的已知量取平衡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用天平测量质量,等比天平的一个托盘上放被测物体,另一个托盘上放砝码,观察平衡指针的摆动,判断并调整砝码的轻重,达到平衡时的砝码质量则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零位法的平衡操作实际上绝大多数已经完全自动化。例如自动温度记录仪,就是一种零位自动伺服平衡方法。
媒体推荐
暂无